零碳园区,到底是啥?
零碳园区,就是在一定时间里,通过各种技术手段,把园区运营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和掉,实现净零排放的产业园区。打个比方,就像是一个园区在 “环保考试” 中,交出了碳排放为零的完美答卷 。 这里面还有个更小的概念,叫零碳工厂,指的是工厂在生产、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,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,达到综合为零的状态。简单说,就是工厂生产做到了几乎不产生碳排放。 要建成零碳园区,可没那么简单。它涉及能源结构优化,比如多使用太阳能、风能这些清洁能源,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;还要大规模应用清洁能源,像建设风力发电场、太阳能电站等。同时,绿色建筑也必不可少,从建筑的设计、材料选择到施工,都要遵循环保理念,降低能耗。数字化管理也很关键,通过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能源使用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还有碳交易,简单理解就是把碳排放权当成一种商品进行买卖,鼓励企业减少排放 。
为啥要搞零碳园区?
经济转型的必答题
产业园区可是咱国家经济发展的 “顶梁柱” ,像各种工厂、企业聚集的园区,生产出大量的产品,创造了巨额的财富,支撑着经济的快速发展。但同时,它也是碳排放的 “大户”。过去很多产业园区,采用的是高耗能、高排放的发展模式,大量使用煤炭、石油这些传统能源 ,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。
在如今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,这种模式已经走不通了。就好比一辆老旧、高油耗的汽车,不仅浪费能源,还污染环境,迟早要被淘汰。而零碳园区就像是一辆新能源汽车,通过新能源替代,利用太阳能、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园区的能源需求;采用循环经济模式,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,减少浪费;运用智能管理手段,精准控制能源的使用。这样一来,就能大幅降低单位产值能耗,减少碳排放,推动产业经济从只追求规模扩张,转向注重质量跃升,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。
国际竞争的新赛道
如今,气候变化对全球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,全球碳关税壁垒正在加速形成。简单来说,以后其他国家可能会对高碳排放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,这就相当于给产品设置了一道 “关卡”。未来几十年,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都会被重塑,就像重新洗牌一样。 咱们国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,要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。在这种情况下,绿色低碳就成了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。
零碳园区生产的 “绿钢”“零碳铝” 等产品,因为碳排放低,甚至达到零排放,就像是拿到了一张畅行全球的 “绿色通行证” ,可以轻松突破贸易壁垒,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。而且,依托绿色生产要素,零碳园区还能成为构筑全新低碳产业集群的关键载体。比如我国越来越多的西部地区,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,像太阳能、水能、风能等。这些地区就可以利用这些优势,创建绿色产业集群,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,实现后发赶超,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能源革命的必经路
近年来,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,像风力发电、太阳能发电的规模越来越大。但问题也随之而来,新能源生产与消纳出现了错位现象。简单讲,就是能源生产出来了,但是没办法及时、有效地被利用,出现了 “产销不对路” 的情况。比如有些地方风力发电发得多,但当地用不了这么多电,又没办法很好地输送到其他地方,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。零碳园区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,它可以将能源生产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。在园区内,一边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,一边让园区内的企业直接使用这些绿色电力,促进绿电本地消纳。同时,围绕绿色能源的生产和使用,还能培育新工业体系,比如发展一些对能源清洁度要求高的高科技产业。这样一来,就能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达成,推动能源革命的顺利进行,让我们的能源结构更加合理、可持续 。
零碳园区建设进行得咋样了?
零碳园区能带来这么多好处,那现在建设得怎么样了呢?其实,从顶层设计层面,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。2024 年 12 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“零碳园区” 概念,这就像是在零碳园区建设的道路上,吹响了一声响亮的号角 。此后,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表示,要探索推进零碳工厂、零碳工业园区建设。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,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响应。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,加大投入力度,就像各个地方都在积极准备,要在零碳园区建设这场比赛中大展身手。
很多地方都把零碳园区建设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,像是广西、云南、福建等地,都提出要建立或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。 在政策的推动下,零碳园区已经从最初的 “概念热”,逐步走向落地。就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来说,这里有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,它以 “风光氢储” 技术为核心,构建了从绿电生产到零碳制造的闭环。就好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绿色能源小世界,自己生产绿色电力,还能把这些电力用到生产中,实现了零碳制造,为零碳新工业基地 “打样” 。
还有布局全球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,已经建设了多家零碳工厂。比如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通过切换能源结构、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、使用绿色能源以及碳抵消等方式,获得了国际认可机构 SGS 颁发的 PAS2060 碳中和认证证书,正式成为一家零碳工厂 。这些零碳园区和工厂的成功实践,就像是一个个成功的案例,证明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是可以共生共赢的,也让大家看到了零碳园区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。
建设零碳园区难不难?
虽然零碳园区前景一片光明,但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。 技术瓶颈待突破 零碳园区的建设,需要大量先进技术来做支撑。比如说,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方面,像太阳能、风能发电,虽然这些能源很清洁,但是它们的发电效率还有提升空间,而且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大。
就拿太阳能来说,要是遇到阴天、雨天,发电就会受到影响。储能技术也很关键,它能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,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时候释放使用 。可目前储能技术存在成本高、稳定性差等问题。像常见的锂电池储能,成本就比较高,而且电池的使用寿命有限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这些技术问题不解决,就会限制零碳园区的发展。
标准体系不健全
现在零碳园区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。不同地区、不同机构对于零碳园区的定义、建设要求和评价指标都存在差异。比如说,有的地方认为只要园区内部分企业实现零碳排放就算零碳园区,而有的地方则要求整个园区所有环节都要达到严格的零碳标准 。
这就导致许多地区对如何建设零碳园区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实施路径,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,该达到什么样的具体指标。而且,没有统一的标准,也不利于对零碳园区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管,容易出现一些打着零碳园区旗号,实际却没有达到零碳标准的情况。
资金压力较大
建设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,前期需要大量的投资。一方面,要建设新能源设施,像风力发电场、太阳能电站等,这些设施的建设成本很高。另一方面,对园区内的企业进行绿色改造,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设备,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。
还有碳捕获、碳封存等技术的应用,同样需要巨额的投入。这对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,是不小的经济负担。比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园区,本来财政收入就有限,要拿出这么多资金来建设零碳园区,难度非常大。而且,零碳园区建设周期长,回报周期也长,这也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。
怎么推进零碳园区建设?
加大技术研发投入
要想顺利推进零碳园区建设,首先得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 。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新能源、储能、碳捕集等技术的研发投入。比如说,在新能源方面,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,研发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、风力发电机,提高太阳能、风能的发电效率,让它们能发更多的电。
在储能技术上,加大研发力度,突破现有技术瓶颈,研发出成本更低、稳定性更好的储能设备,像新型的固态电池,要是能研发成功并广泛应用,就能更好地储存多余的电能 。还有碳捕集技术,通过研发更先进的碳捕集设备和工艺,把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、收集起来,进行储存或再利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。只有技术突破了,零碳园区建设才有坚实的技术保障 。
完善标准体系
其次,要加快制定各级零碳园区建设标准。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牵头,组织专家、学者和企业代表,共同制定统一的零碳园区建设标准,明确碳排放核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。比如,规定一个具体的碳排放核算公式,让所有园区在计算碳排放时都有统一的依据;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,像能源利用效率要达到多少,可再生能源占比要达到多少等 。有了统一标准,各个地区在建设零碳园区时就有了清晰的方向,知道该怎么做,也方便对零碳园区进行评估和监管,避免出现建设不规范的情况 。
加强政策支持
最后,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。政府要加强对零碳园区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。在财政补贴方面,设立专项补贴资金,对建设零碳园区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,比如对新建的新能源设施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,降低企业建设成本 。在税收优惠上,对入驻零碳园区的企业,给予税收减免,像企业所得税可以实行 “三免两减半” 政策,前三年免征,后两年减半征收 ,提高企业参与零碳园区建设的积极性。
同时,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零碳园区建设,通过 PPP(公私合营)模式,让社会资本参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,缓解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压力,共同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。
零碳园区的未来充满希望
零碳园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。它是经济转型的关键举措,能让产业园区摆脱高耗能、高排放的旧模式,走向绿色、低碳、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,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。
在国际竞争中,零碳园区生产的绿色产品就像一张张 “绿色通行证”,助力我国制造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,提升国际竞争力,还能推动新兴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。从能源角度看,零碳园区有效解决了新能源生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,促进能源革命,让能源结构更加合理,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。
虽然目前零碳园区建设还面临着技术、标准、资金等方面的挑战,但只要我们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突破技术瓶颈;加快完善标准体系,明确建设方向;加强政策支持,吸引各方力量参与,就一定能克服困难。当越来越多的零碳园区建成,从一个个 “盆景” 连成一片片 “森林”,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将更加青绿盎然。
未来,零碳园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带动各行业朝着绿色、低碳方向转型升级,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,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展现中国担当,贡献中国力量 。
来源: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